各单位、各部门:
《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本科专业建设“十四五”规划》已经2022年6月21日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,现印发你们,请遵照执行。
特此通知。
校长办公室
2022年7月18日
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本科专业建设“十四五”规划
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、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,坚守为党育人初心、为国育才使命,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根据《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》,深入推进《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》,优化调整专业结构,建设特色优势专业群,做强一流专业,培养一流人才,制定本规划。
一、发展基础
(一)“十三五”成就与经验
1.面向一流发展,合理调整专业布局
在“十三五”期间面向国家需求、行业产业需求和学术前沿,以一流专业建设为目标,新增城市地下空间工程、地下水科学与工程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、智能科学与技术、应急技术与管理和智能制造工程等7个专业,撤销政治学与行政学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、旅游管理等3个专业。现有工学、理学、管理学、文学等6大学科门类,60个本科专业,形成了以地矿、安全及其相关专业为特色,以工科为主体,工、理、文、管、法、艺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。
2.多措并举招生宣传,生源质量持续提升
“十三五”期间按照“控数量、调结构、强特色、提水平”专业发展总体要求,进一步优化调整专业招生设置。2016年开始实施大类招生试点改革,形成地质类、测绘类、电子信息类、机械类、材料类、计算机等7个大类培养方案,采用“2+2”“1+3”分流模式;2018年起根据招生实际,调整大类招生方案,目前有设计学类在进行大类招生。“十三五”期间大类招生试点改革的有益探索,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专业类教学资源,加强学生通识教育,培养复合型人才,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。
3.发挥学科优势,夯实一流专业建设
聚焦“双一流”建设和一流本科专业“双万计划”建设,提前谋划,全面布局,以本为本,做好政策引领和激励。截止 2020年,已有17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,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8个,省级一流专业10个,2018年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,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建设3项,新工科建设项目立项2项。
4.专业建设机制改革,激发学院办学活力
坚持“学院办大学,专业唱主角”的改革思路,充分发挥学院和专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,多措并举激发专业活力。设立专业负责人、课程负责人岗位,明确岗位教育教学责任;修订专业调整和优化政策,建立评估机制;一流专业、一流课程、优质教材、一流师资等指标量化管理,明确职责;师资队伍先行,推动教育者的再教育,课堂教学质量奖和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持续开展,建立了教学型职称晋升通道。
(二)存在的瓶颈与问题
在取得成绩的同时,必须清醒地看到,本科专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:一是学校原有的传统优势专业“特色不够突出”,与战略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复合型专业不多、不强。二是重点建设学科所涵盖的本科专业不强,学科优势转化为专业特色不明显,尚未形成和谐的学科生态。三是优势专业较少,软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上榜专业偏少,专业未形成合理的教学、科研团队。四是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存在体制机制方面的限制,如收费、师资和过程管理等问题。五是国际化办学水平亟待提升,合作办学专业数量少,疫情影响办学过程面临困难。
(三)面临的机遇与挑战
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“建设创新型国家”“中国制造2025”“一带一路”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实施,新冠疫情爆发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,将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人们生活方法的转变。时代呼唤复合型人才,如何培养具备不同专业领域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技术人才迫在眉睫。
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提出坚持“以本为本”、推进“四个回归”,建设国内一流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本科教育。教育部、财政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《关于高等学校加快“双一流”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抓一流本科教育、抓人才培养质量提升,已经成为国家战略。
国家智慧矿山战略的快速推进为国内煤炭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,同时,未来五年全球高等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,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的减少,将使高校间的竞争更加剧烈,分化也将愈加明显。学校作为西部唯一一所具有本-硕-博完整人才培养类型的煤炭特色高等院校,要明确工、理、文、管、法、艺六大学科板块的专业定位,尊重学科文化、遵循教育规律,科学定位、分类建设,协调厚根底和重实践的关系,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既符合经济社会开展需求,又能够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。按照《中共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委员会关于制定教育事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和远景目标的建议》确立的发展目标,全面开启建设能源、安全领域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。
二、“十四五”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
(一)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教育“四个服务”和新时代本科教育要求,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,进一步推动新工科、新文科建设,按照“控数量、调结构、强特色、提水平”要求,打造优势特色专业,撤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专业,促进专业内涵发展、特色发展、创新发展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加快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。
(二)发展目标
瞄准科技前沿和煤炭产业和应急管理行业关键领域,不断优化专业结构,促进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升级,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;统筹布局智能采矿工程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、智能制造工程等国家急需专业建设;积极开展本科专业三级认证工作,推动专业内涵整体提升;努力推进专业综合改革,切实提升各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培养能力,优化培养环境,构建特色鲜明、竞争力强的国内一流专业体系;建立健全专业负责人机制,进一步强化专业质量标准和专业内涵建设,以一流专业建设示范引领全校专业高质量发展。
到“十四五〞末期,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增至20000人。新专业建设和传统专业改造并举,建设5-10个符合国家战略和地域经济开展需求的新专业,每年招生专业数控制在60个左右,约70%的专业特色鲜明,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。建设完成2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,20门国家级一流课程,通过专业认证(评估)的专业达到30个。
三、实现“十四五”发展目标的主要任务与战略举措
(一)主要任务
1.优化专业布局,建设特色优势专业群
结合学校“十四五”本科教育发展规划,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完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,构建与能源、安全领域发展相适应、与学校定位和特色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。统筹规划开展专业动态调整,优化专业布局,推动交叉专业建设,包括理工文管与新工科交叉融合的专业。对确定动态调整预警专业,协助制定整改方案并跟踪改进。
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面向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主战场,坚持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,拟新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、储能科学与工程、大数据管理与应用、数字经济等战略急需、交叉学科专业;发挥安全工程“五星级”专业的引领作用,进一步拓展专业服务领域,扩大专业影响力,使强势专业更强;以新工科为契机加大对采矿工程、矿物加工工程、资源勘查工程、地质工程、测绘工程等传统优势专业的升级改造,不断增加专业的适应性;撤销动画、能源化学工程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一批招生难、就业难、条件差、无特色的专业。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,专业建设为核心,课程建设为抓手,平台建设为依托,团队建设为支撑,科教融合为动力,制度建设为保障,建设若干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群,以此带动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升。
2.完善质量保障体系,落实OBE教育理念
建立健全全方位监控、循环闭合、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。修订《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》,将OBE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质量目标及人才培养全过程,进一步完善教学条件质量标准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,落实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,改进校内外教学质量评价,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反馈与持续改进系统。拓展教育教学保障因素,引导全员参与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工作;参加工程教育认证、各类学科专业评估、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等外部质量监督,将质量保证从学校内部拓展到全社会。
3.加强课程体系建设,促进专业内涵发展
坚持“以本为本”,推进“四个回归”。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,优化和重构课程体系。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,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,优化强化体育教育,构建艺术鉴赏类美育教育课程群,完善劳动教育体系,建成“劳动教育+”的育人体系。
加快建设《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概论》《碳中和与新能源技术概论》《应急管理概论》《数字经济概论》《战略策划与战略管理概论》等10门特色公共课,不断优化学生知识结构,提高知识综合素质;以国家、省、校三级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,加强公共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团队建设,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20门,省级30门,2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教学团队或黄大年式教师团队;依托煤炭教育协会规划教材建设平台建设应急技术与管理、人工智能和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等战略新型专业教材,建设2部以上国家级,6部以上省级高质量、有特色的优秀教材。
引导教师利用优质课程资源,探究混合式教学、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。鼓励国际通用性强的专业开展双语、外语教学,开设国际化课程,为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制造条件。
4.建立三级认证制度,提升专业建设质量
深入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升水平,对标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》要求,打造具有西科大特色的专业认证2.0,以此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提升。全面开展本科专业三级认证制度,完善校院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和校内专业自评指标体系,升级改造建立校院两级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;组织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和国际国内同质认证(评估)专业达到 30 个。
5.构建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机制,打造一流育人平台
加强校企或科研单位合作,强化科教产教协同育人,推动高质量师生共创,建设校企科教或产教协同育人基地20个,完善实践教学体系,创新教学方法改革,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。
推动现代产业学院、未来技术学院建设,鼓励教师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,建立教研协同、教学相长的协同育人机制,促进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。新增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、省级8个,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。
(二)关键举措
1.开展专业动态调整,优化专业布局
面向新工科发展,统筹规划,主动求变,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理念,通过专业改造和升级,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。进一步健全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,深入完善专业设置“负面清单”制度,以本科专业综合评价、新设专业评估等专业水平测量工具为抓手,加大专业结构动态调整力度,推行专业“并、转、停”,撤减适应性差、质量不高、就业困难的专业。
2.加强产教科教融合,培养人才适应性
充分发挥校企联盟的纽带和抓手作用,探索与行业企业、科研机构等创新合作育人和协同育人机制,广泛开展现代产业学院、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培养试点改革。产教、科教融合共同培养定位精准的专业人才,加大覆盖我校服务行业领域的科教基地和产教基地建设力度,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。发挥多学科优势,依托重点学科专业,以新工科专业和微专业、辅修专业为载体,培养特色明显的交叉复合型专业人才。
3.优化教学管理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
深入开展教务教学大数据挖掘,科学优化教学运行流程,探究课程分类评估与质量发布体系,改良听课和评课治理模式,全流程服务全校专业建设,完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,将质量意识、质量标准、质量评价、质量治理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,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,不断增强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4.深化学科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
强化学科专业一体化,实施本硕博人才贯通式培养,推动各专业依托校企联盟和行业联盟,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、完善课程教学体系、共建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、科教产教融合的优势作用,将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有机融合。全面修订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,加大课程研发、教材编写、跨专业选修课程、学分互认、教学成果推广等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。推动相关专业与国际工程教育互通互认,制定与弹性学习、学分制和主辅修制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,强化实验、实训、实习、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改革力度。
(三)保障措施
1.机制保障
学校教学委员会专题开展专业结构调整工作,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,统筹推动学科专业一体化布局调整工作。加强学校顶层设计和规划监督职能,激发学院自主性和能动性,实施三全育人机制。将专业建设放在学院绩效考核重要地位,结合本科招生和新工科建设,形成学校特色专业建设体系。学校牵头解决好学科专业调整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,确保布局优化工作平稳有序。
2.师资保障
根据专业调整规划,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引培工作,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,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;积极聘请产业专家和企业骨干到学校兼职授课、合作讲学,打造一支了解产业动态、熟悉行业需求、教学经验丰富、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,为学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。
3.资金保障
加大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经费支持;推进学科专业双带头人制度,强化专业带头人作用,培育优秀教学团队;不断完善教学评奖的标准化、系列化和制度化,有效发挥教学奖励的导向和鼓舞作用。通过实施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聘方法,激发教师潜心育人;充分利用校地和校企合作扩大办学资源,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科技创新条件。